图为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6号基址的平面图
(2005年11月16日摄)
原始瓷与陶器的主要区别在于:
陶 :原料是粘土,中温(1000℃或以下)烧成,表面无釉。
原始瓷:原料是瓷石,高温(1200℃或以上)烧成,表面有釉,为氧化钙质的石灰釉。
从无釉到有釉,又是陶瓷工艺中的一大进步,它为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工艺模式的基础。
就原始瓷曾有这么一个故事: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殷商贤相伊尹曾经是官宦人家有莘氏家的奴仆,负责烧饭,正因为他是厨师,每天与锅碗瓢勺打交道;所以对陶器的烧造技术也很精通。一天,伊尹把做好的陶具晾干后准备架柴烧时,突遇大雨,雨水把已干的陶具淋湿了。伊尹为了不让主人责骂,心想:草木灰吸水,我何不利用草木灰把已湿的陶具整干?于是他取了很多草木灰撒在已湿的陶具上,陶具的湿气很快就被草木灰吸干。待雨停了伊尹就架起木柴开始烧陶具。烧成的这批陶具从色彩上出现青翠耀眼的光芒让伊尹惊疑万分!伊尹顺手拿起一只碗敲了一下,如玉般的脆声悦耳。伊尹乐坏了,他赶忙跪倒在地向苍天礼拜。在他看来这是上天的恩赐。于是伊尹每次烧陶具时都要在草木灰水中沾一下,这就是原始瓷器的釉。
左图为 商代青釉四系罐 右图为 商代原始瓷青釉弦纹罐
与各地域文化都有各自的陶器生产略有不同,原始瓷的烧制地区相对集中,主要在长江下游以南的吴越境内,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则很少发现。当时江南窑场所烧制的原始瓷已有相当的水准,特别是进入春秋战国以后,虽然王公贵族大部分仍以采用金属制品为主,但亦有不少精美的陶瓷制品出现,如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原始青瓷甬钟,虽只是冥器,但从其制作工艺来看已完全不亚于真正的日用礼器。又如战国原始青瓷虎子,也是极为精美之物。
左图为 原始青瓷虎子 右图为 原始青瓷甬钟
有考古资料显示,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、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,有灰陶、黑陶、红陶、彩陶、白陶,以及带釉的硬陶,这些陶器上的纹饰、符号、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。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,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。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,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,釉色青绿而带褐黄,胎质比较硬,呈灰白色。
左图为 商印纹硬陶四鋬[pàn]壶
右图为 商代白陶象(传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) 河南新乡博物馆藏
商代后期的原始瓷,基本上是承袭商代中期发展而来的。但在形制和品种上却较商代中期有所增加,在烧制和使用范围上有了扩大,质量也有了提高。胎质颜色仍以灰白色为主,并有少量青黄色、淡黄色和灰色。器表釉色多为青色和豆绿色,也有少量酱色、淡黄色、绛紫色。
西周时期原始瓷的烧制工艺,在商代后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,而且出产的地区也较前更为扩大了。胎色仍以灰白色为多。釉色主要是青绿色和豆绿色,并有少量黄绿色与灰青色。
春秋时期的原始瓷和西周原始瓷相比,质量又有提高。特别是春秋晚期,江、浙一带的原始瓷器成型工艺,从泥条盘筑法,改为轮制,因而器型规整,胎壁减薄,厚薄均匀。胎质多呈灰白色,并有一些黄白色和紫褐色。釉分青绿色、黄绿色和灰绿色。
左图为 西周原始瓷蟠螭纹双系鼎 右图为 春秋原始青瓷鼎
从商代、西周和春秋各时期原始瓷的发展,可以看出它们是一脉相承的。原始瓷的主要生产区域在我国江南地区,这可能与这个地区盛产瓷土原料有着一定的联系吧。
图片来源:网络